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,美國、日本和英國等發達國家都經歷過嚴重的水體污染。著名的倫敦泰晤士河曾魚蝦絕跡。日本因“水俁事件”和“富山事件”死亡84人,數百人因中毒而致殘。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報告,全世界每天有25 000人罹患水污染引起的疾病而死亡。目前,我國的水環境污染相當嚴重,據環保部門對全國主要河段的監測評價,受污染的河段占86%左右,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標準的僅占14.1%,水體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 600億元。1995年,黃河斷流引起的河水污染,在山東境內就有人患腸道疾病。隨著化學農業的興起,化肥、農藥污染將擴大到田野、森林和草原,最終將影響整個生物界。據報道,即使在南極這一全球凈土上,也能從企鵝身上檢出滴滴涕(DDT)的成分。
水體污染物。水體污染物是指造成水體的水質、生物質、底質質量惡化的各種物質或能量。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,任何物質如果以不恰當的方式、數量、途徑和速度進入水體,均可造成水體污染。水體污染物可來自工業污染源、生活污染源和農業污染源。工業污染源是最重要的一類污染源,絕大多數污染都是由此引起的。生活污染源主要是指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排放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、油類和懸浮物。農業污染源又稱面源。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,化肥、農藥將成為農業增產增收的主要條件。
由于化肥、農藥僅有一小部分被植物吸收或被微生物降解,絕大部分則隨水或雨水流進江湖、水庫或地下,進入自然界,成為污染水體環境的罪魁禍首之一。
污染物的種類很多,根據污染物的性質,可將水體污染物分為四類。
第一類是生物性污染物。醫院污水中含有的致病菌、病毒,生活污水中的寄生蟲卵,制革廢水中的炭疽菌等,都屬于生物性污染物。最早對人類構成危害的就是這一類。
第二類是化學性污染物。是當代最突出的一大類,其特點是種類多、數量大、毒性強。根據化學性污染物的性質,又可分為四類,即無機無毒物、無機有毒物、有機無毒物和有機有毒物。無機無毒物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:
一是顆粒狀的污染物,如泥沙、礦渣等。它們一般和有機性顆粒狀的污染物質混在一起,統稱為懸浮物。二是酸、堿、無機鹽類物質。酸主要來自礦山排水及許多工業廢水,堿主要來源于堿法造紙、紡織、制革及煉油等工業廢水,酸和堿的污染伴隨著無機鹽的污染。三是氮、磷等植物營養物質。無機有毒物是最為人們所關注的。根據毒性發作的情況,可分為兩大類,一是毒性作用快,如氰化物、砷;另一類則通過食物在人體內逐漸富集,達到一定濃度后才顯示出癥狀。有機無毒物又稱需氧有機物,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等天然生成的有機物。其危害主要在于對漁業水產資源的破壞。
有機有毒物,主要是指人工合成的有機物質,如農藥、醛、酮、酚以及聚氯聯苯、芳香族氨基化合物、高分子合成聚合物、染料等。
- Feb 26 Wed 2014 08:53
顆粒狀的污染物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