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川徑流是人類用水的基本來源,是地球上水分循環較為活躍的部分。
在水文上,常用河川徑流量來反映水資源的豐缺程度。據 1992—1993年世界資源報告,世界河川徑流總量為(40673×10)m。其中,非洲為(4184×)m,北美洲和中美洲為(6945×10)m,南美洲為(10377×10)m,亞洲為(10485×10)m,歐洲為(2321×10)m,大洋洲為(2011×10),前蘇聯為(4350×10)m。我國徑流總量為(2600×10)m,占全世界徑流的6.4%,居世界第六位,低于巴西、前蘇聯、加拿大、美國和印尼。
若按人均徑流量計算,則為2300m,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/4,居世界第位。我國的水資源不僅總量有限,而且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很不均勻。在空間方面,平均年降水量由東南沿海的 1600mm以上,遞減到西北地區的不足。新疆吐魯番托克遜站,21年平均降水量為 7.1mm,1968年全年降水僅為 0.5mm。在時間方面,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,汛期 4個月集中全年雨量的60%~80%,汛期中最大一個月的雨量又占全年雨量的25%~50%。另外,我國水資源很大一部分表現為洪水。從時間分布的不均衡來看,汛期連續4個月的徑流量,南方地區約占全年徑流量的60%,華北平原和遼寧沿海可達80%以上。
在我國目前的經濟、技術和自然條件下,可利用的水源總量為(1~1.1)×10m。我國現在的年供水量約為(0.52×10)m,據專家預測,到年我國年用水量將達到(0.8×10)m左右。黃河出現斷流,標志著我國水資源形勢非常嚴峻。
三、水在森林環境中的循環及水量平衡(一)水在森林環境中的循環自然界中的水分循環包括兩大類,即水分的大循環和水分的小循環。水分的大循環是指水從海洋以水汽形式被運送到大陸上空,凝結成降水,再沿地面或地下水流入海洋的過程。水分的小循環是指水從陸地上(或水面上)蒸發成水汽,進入到大氣中,又凝結成降水回到地面(或水面上)的過程。
森林是陸地生物圈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,森林環境中的水分直接參與水分的小循環,對水分的小循環產生著種種影響。另外,它又受水分大循環的制約。
森林環境中的水分循環,是在土壤—森林—大氣系統中進行的。大氣中的水汽經冷凝后,以降水形式進入森林環境中。這些降水首先有一部分被林冠截流,隨后蒸發返回大氣中,這部分降水稱為林冠截留量;另一部分則直接或間接地降落到林地。到達林地的水分,有一部分經過枯枝落葉層滲入到土壤中,另一部分則以地表徑流形式匯入到溪流中。滲入到土壤中的水,除被植物吸收利用外,又被保存、蒸發和滲入地下水。
- Feb 26 Wed 2014 08:51
人類用水的基本來源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